11月23日,由欧盟驻华代表团发起,北京老书虫书吧主办的首届中欧国际文学节系列活动之“击中正确的和弦:寻找叙述的声音”主题讨论在北京三联书店举办。这是此次文学节8场系列讨论会的其中一场,此次文学节旨在吸引中国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欧盟国家多元的文学成果,鼓励中国观众分享他们的阅读体验,帮助中国观众更直观地感受欧洲。
“击中正确的和弦:寻找叙述的声音”这一主题讨论由中国作家盛可以, 获得过欧盟文学奖的比利时作家伊莎贝尔·威利(Isabelle Wery)和获得过该奖提名的奥地利作家理查德·奥伯迈尔(Richard Obermayr)参与。在讨论会上,他们分享了各自的作品以及创作经历。
伊莎贝尔·威利(Isabelle Wery)是一位出生在比利时列日的作家、女演员、戏剧导演和歌手。2013年,她的作品玛丽莲·德塞西《MarilynDésossée》获得欧盟文学奖 ,该作品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此行她也将在中国与一些出版社接洽。伊莎贝尔坦诚自己是一个女性主义的写作者,她认为在当今的情况下,发出女性的声音至关重要。在比利时,她也参与到了本国的反对性别暴力的活动中去。而她在比利时使用法语写作,对比利时作家来说,向法国读者发出比利时的声音非常重要。对伊莎贝尔来说,她每天最多工作4-5个小时,而她最享受的就是参加一些文学项目,可以去到不同的国家呆上1到2个月的时间专心从事创作。
伊莎贝尔·威利
理查德·奥伯迈尔(Richard Obermayr), 1970年生,是一位获奖的奥地利小说家。他花了8年时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eCounterfeit Sky》(1998年),然后花了12年时间出版了第二部小说《Das Fenster /The Window》(2010年)。奥伯迈尔住在维也纳,曾于2015年获欧盟文学奖提名。在回答关于“三位作者对于写作是一种天赋还是后天训练”这一问题的时候,理查德使用了一个很有趣的比喻。他说到最近有一项研究是关于蜜蜂群体里的蜂后是如何被选出来的,曾经人们认为蜂后是有过人之处才当上蜂后的,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其实是随机的,蜂后并没有过人之处,以此为喻,Richard分享道,人类文明已经发展到今天,人与人的天赋差距越来越小,在这样一个机会主义的社会,写作的才华当然是可以经过后天培养和训练的,先天条件没有那么重要。
盛可以和她的《北妹》英文版封面
盛可以,20世纪70年代出生于湖南益阳,2002年开始小说创作。代表作有《北妹》《水乳》《道德颂》《死亡赋格》等。作品被译成英、德、韩、日、荷兰等多种文字出版发行。曾获多种文学奖项。她的作品语言风格猛烈,热衷声音实验,以敏锐观察和冷酷书写而著称。在回答读者关于其小说是如何被翻译为多国文字的时候,盛可以说,这要追溯到2010年左右以及一批中国翻译家的功劳。是他们的广泛阅读和选择让她的小说得以翻译到其他国家,受到了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媒体的青睐。
在问答环节,两位欧洲作家向中国观众提问,在中国社会里,大家是如何看待作家群体的,有观众告诉第一次到中国来的伊莎贝尔和理查德,作家是非常受尊敬的职业。也有观众回答到,无论是男性作家还是女性作家,在中国文化里都是非常有魅力的形象。
首届中欧国际文学节嘉宾阵容强大,汇集了来自中国、奥地利、比利时、克罗地亚、希腊、意大利、立陶宛、卢森堡和斯洛伐克的作家,其中不乏知名国际文学奖项的获得者,如中国作家阿乙;小说《Fideg》作者、意大利“十佳小说家”称号得主保罗·科拉格兰德(Paolo Colagrande)等。中欧嘉宾多种多样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以及各具特色的写作风格使他们的讨论非常热烈。正如欧盟驻华代表团大使史伟(Hans Dietmar Schweisgut)所期待的,“这项活动将成为一项固定活动,长存于日益丰盛的中国-欧盟文化历史中。也使读者可以近距离庆祝中欧文化的多样性。”本次活动的执行代表谢文琴(Zoe)说,她非常期待明年将在上海、成都、苏州及广州、深圳举办的中欧国际文学节活动,希望和读者们一起“纵情欧洲”。
2024-11-05
2024-11-04